(注:本刊指《教学与教材研究》)
王国祥先生 :
最近自《杨武之先生纪念文集》 (清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1998 年) 蓝仲雄先生的文章中看到《南开大学校史》一书中曾引用我父亲 1946 年写的一篇文章。经南开大学葛墨林教授的努力,自该校档案中找到此文的原手稿。
西南联大成绩卓著 , 数学系是数一数二最成功的系。此文稿共十四页,对西南联大数学系八年间的发展历史提供了极宝贵的资料。文稿完成于一九四六年五月。那时父亲大病 (伤寒) 两次初愈,而西南联大即将解散,父亲面对数学系八年的档案,显然觉得应做一总结,好对历史做一交代 , 所以勉力写了此文。
原手稿字迹清秀。兹复印寄上,请考虑在贵刊登载。
匆祝
刻绥
杨振宁
1998 年 10 月 22 日
王国祥先生 :
谢谢来信和六本《教学与教材研究》。贵刊水准很高。能登载我父亲的文稿我很高兴。
匆祝
近好
杨振宁
1998 年 11 月 15 日
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既奉部命迁长沙,合为西南临时大学,乃于廿六年十一月在长沙正式开课。当时因交通梗阻,为时仓促,三校数学系同仁未能全到,然到者亦已为数不少,计北大有江泽涵、申又枨、程毓淮、赵淞,助教有樊畿、王湘浩、孙树本、李盛华,南开教授有刘晋年、蒋硕民,助教有孙本旺,清华教授有赵访熊、陈省身、杨武之,教员有戴良谟,助教有段学复、闵嗣鹤诸位。匆匆上课,设备全无。不过抗战初起,教师学生备感兴奋,学风距平时尚不相远。
留长沙一学期后,学校复奉部令迁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于廿七年五月开课。数学系同仁之在长沙者悉随校来昆。是年暑后,姜立夫、张希陆、郑桐荪、曾远荣、华罗庚诸教授皆到校,助教增加徐贤修、刘斯年两位。
民国三十年,因日人窥伺滇边,有入侵之势,学校奉部令作迁川之准备。于是在叙永设分校。数学系同仁先往者有程毓淮、赵淞、刘晋年、蒋硕民、曾远荣诸先生。一年后分校撤并昆校,诸先生乃返。
自廿六年秋迄卅五年夏,前后九年之间,三校数学系同仁之在校服务时间各有参差,大致如下 :
江泽涵 (民廿六—卅五)
申又枨 (民廿六—卅五)
程毓淮 (民廿六—卅四)
许宝騄 (民廿九—卅四)
赵淞 (民廿六—卅二)
孙树本 (民廿六—卅五)
王湘浩 (民廿六—廿八,民三十—卅五)
钟开莱 (民卅一—卅四)
王寿仁 (民廿六—卅五)
栾汝书 (民廿六—卅五)
李盛华 (民廿六—廿八,民三十—卅一)
龙季和民廿八—卅二)
冷生明 (民卅一—卅五)
姜立夫 (民廿七—卅四)
刘晋年 (民廿六—卅五)
蒋硕民 (民廿六—三十,民卅四春—卅五)
张希陆 (民廿八春—廿九)
孙本旺 (民廿六—廿八,民廿九—卅五)
刘欣年 (民廿七—三十)
伉铁健 (民廿八—廿九)
崔士英 (民卅四—卅五)
郑桐荪 (民廿七—廿九)
杨武之 (民廿六—卅五)
赵访熊 (民廿六—卅五)
曾远荣 (民廿七—卅一)
陈省身 (民廿六—卅二)
华罗庚 (民廿七—卅五)
戴良谟 (民廿六—廿九)
段学复 (民廿六—廿九)
徐贤修 (民廿七—卅二)
闵嗣鹤 (民廿六—卅四)
朱德祥 (民卅二—卅五)
田方增 (民廿九春—卅五)
施惠同 (民三十—卅五)
颜道岸 (民三十—卅五)
吴光磊 (民卅二—卅五)
胡祖炽 (民卅二—卅五)
徐利治 (民卅四—卅五)
自廿六年秋迄卅五年夏前后九年之间,在联大数学系研究院毕业者共五人 :
王湘浩 (北大,民国三十年毕业)
李盛华 (北大,民国三十年毕业)
钟开莱 (清华,民国三十一年毕业)
彭慧云 (清华,民国三十一年毕业)
王宪钟 (清华,民国三十三年毕业)
九年之间毕业于联大理学院及师范学院数学系者共 67 人 :
王寿仁 刘绂堂 陆庆乐 王彝祥 解于魁 裴尚行 马德田 王联芳 张耀 谢才俊 栾汝书 青义学 蒋观河 谭文耀 李珍焕 杨兴楷 冯泰昆 陆智常 于家乐
以上北大数学系
朱德祥 施惠同 田方增 高本荫 唐绍宾 陈镇南 朱有圻 高有裕 钱圣发 徐贤议 颜道岸 钟开莱 蓝仲雄 洪宗华 王宪钟 周振堡 宣化五 杨 鸣 张朝楚 范宁生 严志达
以上清华数学系
伉铁健 萧伊莘 刘玉佩
以上南开数学系
陈为敏 邓汉英 王曾贻 冷生明 张景昭 王 浩 吴光磊 胡祖炽 段霞波 李永嘉 汪志华 褚沈英 阙本岑 徐利治 黄崇智 薛景星 陈国才 方 侃 江泽培 欧阳权 聂灵沼 刘世超 张之良
以上联大理学院数学系
蔡福林
以上联大师范学院数学系
在长沙时 , 书籍几乎一无所有。抵昆后前三年对外交通尚未断绝时,本可多量购置,赖限于财力,九年之间连英美各方赠送者在内,不过两百本耳,其中且多不适用者,杂志则英美出版者较多,一九四○年以后便难续到。幸赖清华、南开在战前及战事初起时抢运南下一部分数学书籍与旧杂志 , 可以稍补供应之缺乏。然抗战期间海外出版之算籍及消息概难得到矣。
与三校旧时所习用者相仿,而与抗战开始后部颁之大学数学系课程略有出入之。联大数学系必修课程约如下 :
a . 解析方面 :
初等微积——八学分微分方程——三学分
高等微积——八学分复变函数论——三学分
b . 几何方面 :
高等几何——六学分微分几何——三学分
c . 代数方面 :
高等代数——六学分近世化数——三学分
d . 物理方面 :
普通物理——八学分理论力学——六学分
此外论文二至四学分,但可以课程代替、又英文以外,尚须两年第二外国语。
此课程厘订之特点在于四方面之分配平匀,其解析方面分量较重,实系合理之处,又此等课程实为对一个学算者最低的训练,最少的需求。至于选修课程,九年来开设甚少,且不固定,因教师之便,逐年不同,约略举之,所曾开设者有 :
实变函数论 积分论 数理统计 微分方程论
非欧几何 偏微分方程及变分法 运算微积
形势几何 代数选读 点组论
因设备不充,生活艰困,致同仁之研究著作未能充分发挥,兹将调查所得者,开列于后 :(此处略去不写)
本系随师范学院之诞生而成立。教授由姜立夫、江泽涵、杨武之三位兼任,另聘刘董宇先生为专任讲师。两年后刘先生去职,复聘杨善基先生为副教授,专任师范学院数学系课务。一年后杨先生又去职。最后两年课务概由讲师姜淑汇、教员蓝仲雄负责。
本系课程照部章与理学院算学系课程大致相同,故学生选课概就理院算学课程选习。九年之中,只有一位毕业生,多中途改入理院数学系。
数学系自在长沙起,即由江泽涵先生负系务之责。一年半后,江先生坚辞,乃由武之担任。在卅一年至卅二年间,由赵访熊先生负系责。次年后由武之担任迄今。回想八年来经过得失,有感想数端。其一,设备太差,师生均缺乏必需的书籍杂志。其二,生活艰苦,师生之起居饮食 , 时在困难之中。其三,疏散时多,师生接触太少,为人做学,缺乏砥砺。有此三种根本原因,遂致学风不够紧张,平均成绩,不能不远逊平昔。此非一二人之力所能推动更改者也。所幸三校合组,人多才众,故总成绩尚有蔚然可观者耳。
作者: | 杨武之,数学家,数学教育家 |
来源: | 《教学与教材研究》 1999 年 01 期 |